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新闻中心
深圳“环保大考”催生绿色政绩观
作者:未知 来源:0 更新时间:2014-09-17 16:09:09
事关政府高级官员能否晋升的深圳环保绩效考核已经坚持5年,并将继续坚持下去。这是记者日前从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了解到的信息。这场被称为深圳最严厉的干部考核在国内开了
事关政府高级官员能否晋升的深圳环保绩效考核已经坚持5年,并将继续坚持下去。这是记者日前从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了解到的信息。这场被称为深圳最严厉的干部考核在国内开了先河,5年来,环保实绩考核逐渐成为具有深圳特色的制度品牌,主要呈现三大亮点。
考核动真格:不合格者不得提拔
近年来,伴随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深圳这座城市“大”与“小”的矛盾日益凸显——深圳是产业大市、经济大市,人口大市,同时也是空间小市、资源小市。2007年的一组数字显示:深圳在不足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承载了接近7000亿元的GDP、1200万人口和150万辆机动车,而且经济社会还在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由此对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那时,深圳建立经济特区已27年,环境承载力已经严重透支,资源环境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短板。” 市人居环境委主任刘忠朴说,这个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势必影响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07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一项重要决定:对相关部门行政一把手实行环保实绩考核,不合格者不得提拔,倒数第一名者,由市领导进行诫勉谈话,限期整改问题。
刘忠朴向记者透露,由于环保绩效考核结果是评价领导干部政绩、评定年度考核等次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特别是诫勉谈话,被认为是“很失面子”的事,这对官员来说堪称史上最严厉的考核,使其在酝酿之初就遇到巨大阻力,不少官员四处游说欲阻止这项制度出台。
“但市委市政府态度十分坚定,最终顶住了压力。”刘忠朴介绍说,2007年12月,市委办公厅和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深圳市环境保护实绩考核试行办法》,明确就生态环保、实际投入、基础设施工程完成情况、生态资源存量、违建查处、节水、宜居社区建设等诸多方面进行全面考察,深圳市环保实绩考核工作拉开了序幕。
考核讲客观:引入第三方评审团担任主考
此项考核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市人居环境委具体操作。如何保证考核结果客观公正并能为被考核人接受? “考核活动虽然由官方组织实施,但主考官却是由公众代表组成的第三方评审团担任,考核结果也通过评审团评审产生。”市人居环境委有关人士介绍说,主考官中立,考核过程透明,考核结果客观,是环保绩效考核制度的最大特色和亮点。
据悉,环保实绩考核对象涵盖市内各区,与人居环境相关的政府部门以及与环境污染治理有关的大型国有集团公司一把手,2011年新增加的前海管理局、大鹏新区、龙华新区等3个观察员单位。
亲历5次大考的考核组专家王勇军说,环保绩效考核包括数据采集、现场检查及资料审查、现场陈述等多个环节。考核内容紧密结合深圳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包括生态环保、资源节约、宜居建设、公众满意、工作报告5个板块共10项指标。指标数据来源于多个政府部门或委托第三方机构调查完成。
为充分反映民意,环保工作报告采用现场陈述、现场评审方式,评审团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察员、环保专家、环保监督员、辖区居民代表和环保市民等组成,并现场公布分数。2011年,评审团人数由37人增至50人,并邀请5名环保市民作为评审团成员。
王勇军说:“原来的现场打分是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现在是去掉三个最高分去掉三个最低分,从而使考核结果更加公平公正。”
作为一项严肃的考核制度,确保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和权威性至关重要。市人居环境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考核结果与官员的政绩挂钩,此前确有排名靠后的官员找有关方面说情,试图就考核数据进行调整,但均被拒绝。“5年来,深圳环保绩效考核结果一经出炉,至今没有一个数据被改动过。”
考核重实效:增强领导干部绿色政绩观
“将环保实绩纳入领导干部考核范畴,是干部考核工作的一次有益尝试。”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从环保角度考核干部,不再“唯GDP论英雄”,丰富了干部考核指标体系,为组织部门观察和评价干部提供了新的角度和平台。现在,宝安、龙岗、罗湖、南山等区都逐步建立了区级环保实绩考核机制,成为这一干部考核机制的延伸。
我市以环保实绩考核为“指挥棒”,引导和促进各级领导干部绿色政绩观念逐步增强,对环境质量与发展质量关系的理解进一步深入,出现了一批既懂经济、又懂环保,既懂民生、又懂社会管理,科学发展能力强的干部。
环保实绩考核还强化了环境对经济的优化作用,成为倒逼产业转型的重要抓手。通过环保实绩考核这个平台,各区对“两高一资”项目的控制力度明显增强,对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加大。5年来,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全市共计关停246家污染企业(工序),减排二氧化硫2936.20吨,化学需氧量374.72吨。
“环保实绩考核重视公众参与,契合了市民对环境的需求。”考核专家杨小毛说,在考核指标设计上充分体现民生环境需求,公众满意率始终是五个一级指标之一,分值权重在10%以上;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扩大公众参与考核的广度和深度,力求考核成效与市民对环境的观感对接。而且,将市民反映强烈的问题纳入考核范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上一条:pc耐力板 企业发展之路
下一条:低碳装修悄然兴起